查看原文
其他

喊出他的名字!!!

陀螺凡达可 陀螺电影 2021-02-19




 今日作者   Mr. Infamous

 今日编辑   车小爷




关注“陀螺电影”,回复后台关键字“汉密尔顿”









强烈建议 

阅读本文时打开《汉密尔顿》原声音乐👆👆





H

A

M

I

L

T

O

N

汉密尔顿


啊啊啊啊啊啊




导演: 托马斯·凯尔


编剧: 林-曼努尔·米兰达 / Ron Chernow


主演: 林-曼努尔·米兰达 / 小莱斯利·奥多姆 / 戴维德·迪格斯/ 芮妮·戈兹贝里 / 菲莉帕·苏 /


类型: 歌舞 / 历史


片长: 160分钟





ALEXANDER HAMILTON

MY NAME IS 

ALEXANDER HAMILTON!




一开场,周遭空气就仿佛被瞬间抽空,人在此中,见证的不只是一截时光,一通顿悟,更是半瞬永恒与永世寂灭。


《汉密尔顿》的魔力,一骑绝尘。




 1   一则嘻哈故事


“生于加勒比海贫穷脏污的小地方,荡妇与苏格兰人的私生子,孤儿,英雄,学者,开国元勋……”


人生被分解成戏剧化的若干标签,高低错落一一贴上,在众人嘴里吐出的亚历山大·汉密尔顿早已风干定型。但他在舞台上一显形,本该鲜活的故事就长出了眉目。



母亲瑞秋从不幸的婚姻中逃离,遇上父亲詹姆士,顶着不被认可的关系,于1755年1月11日,在奴隶交易盛行的尼维斯岛生下亚历山大。


11岁时,父亲抛妻弃子,不久,母亲染上致命高烧,亚历山大成为孤儿。


17岁时,他所在的圣克罗伊岛遭遇飓风摧毁,而他给《皇家丹麦美国公报》写信讲述惨状,斐然文采打动人们筹钱,送他去了北美殖民地。


他努力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国王学院。在独立战争中以文韬武略证明自己后,他被乔治·华盛顿相中,担任参谋部副官。等到美国成立,身为首任财政部长的他主张组建强大的中央政府与军队,推崇工业发展,创立扶持经济繁荣的金融机制……影响至今。


辉煌而壮烈的一生,却在民间叙述中蒙尘。亚历山大淡退成十美元钞票上的一副模糊面孔。



处女作《身在高地》还在巡演的时候,抽空休假的主创林-曼努尔·米兰达从书架上随手拿下罗恩·切尔诺写的汉密尔顿传记——“精神上感受到强烈共振”、“嘻哈曲子就从书页间冒出来了”。


他觉得,汉密尔顿的生平就是“一则嘻哈故事”。


嘻哈的起源,正好与贫民区、纽约、街头文化、抗争息息相关。能以嘻哈为主体呈现亚历山大的生涯与时代,可谓极富创见,而又合情合理。



公共剧院艺术总监奥斯卡·伊优缇斯在纪录片《汉密尔顿的美国》里说:


“我不止一次拿林跟莎士比亚作比较,《汉密尔顿》跟莎士比亚历史剧一样,普通人的声音升华为诗歌,莎士比亚用的是五步格诗,林则是饶舌、韵律、嘻哈、R&B。”


再点缀一些爵士和百老汇歌舞剧经典曲风,以音乐贯穿全剧的《汉密尔顿》始终如潮涌动,情感渗入音符,命运贴合旋律,从历史课本上撕下的冷落注脚活过来了,观众浮起来了,这戏,也红起来了。




 2   一出莎翁大剧


毋庸置疑,亚历山大·汉密尔顿就是个传奇。


每一段悲惨的过去,都是绝地重生的支撑。就算一无所有,他也能凭借过人的智谋与胆识,白手起家,平步青云。


上天以加倍的怜惜补偿曾经的弃儿,任由这个卑微的移民成就最鼓舞人心的经典美国梦。而这个美国梦,又留下了无可估量的政治遗产,为日后万千美国梦铺设了最基本的可能。



林-曼努尔太会捕捉时代风云里流泻出来的细微情绪,几段快节奏的说唱一出,就把观众卷入美国成立之初的躁动与豪情里。内外战争,亲疏党派,一切都是莫测的,万变的,功绩在历史中,把“人”放大了。


但归根到底,亚历山大还是一个“人”。


林-曼努尔无意于造神,不用亚历山大在大风大浪里,像汉高祖刘邦斩白蛇那样借天意开路。他就是一具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,会因为失去而惹上风霜,也会因为无从圆满而刻下遗恨。


在这部被快节奏带得痛快激昂的剧里,死亡的结局早就写在了开篇。



被回顾的一生中,亚历山大最常挂在嘴边的是“我还有一百件事没做”。


使命看得一清二楚的人,生命的紧迫感烧作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热情。


听起来,却总觉满耳秋风。像是夏蝉,预知一夜之后就有秋寒。


亚历山大成了伊卡洛斯,忘我地振翼高飞,身上的光芒越来越耀眼,距离太阳也越来越相近,于是封住翅膀的蜡开始融化,整片汪洋成了必然的葬身之所。之前有多么意气风发,失去妻儿就有多么心灰意冷,在痛苦中长出一点连皮带肉的慈悲和轻慢,让他最终在决斗中放弃开枪,命丧黄泉。


几番对比下来,仿若莎翁剧里君王将相盛极而衰的命途,弥散着纵横捭阖后浓重的悲剧感。



血肉被填充回来,《汉密尔顿》里一众曾被史书脸谱化的消声角色都有了可亲可感的温度,他们锋芒毕露,而缺点也会在功业面前暴露无遗。


亚历山大因痴恋情妇玛丽亚·雷诺兹而被勒索,婚姻跟仕途饱受打击。


跟他一样是孤儿,且在做律师、参军、从政路上总有交叉的阿伦·伯尔,迷失在激起的嫉妒与愤怒中。


第一任总统乔治·华盛顿、第三任总统托马斯·杰斐逊、第四任总统詹姆斯·麦迪逊等人,同样表露出眼界或心胸的狭隘。


未知天地的时代局限下,人跟人的纠缠格外惊心,得与失都会有最戏剧化的方式在左右。特别是仿若镜子两面的亚历山大与阿伦,从朋友到死敌,互相成就了彼此终极的悲哀。他们唱着足够宽广的世界,却容不下二人的共存,叫这则传奇成了无人尽欢的落寞篇章。



政坛如此,情场也是。


亚历山大与斯凯勒家二女儿伊丽莎白结婚的时候,同样情根深种的大女儿安洁莉卡畅想过一出倒带戏份。


舞台上时光逆转,惊艳无比,却像是要提前奠定让一切遗憾落地生根的叹息,等到命定结局揭晓,就连幻想也显得残酷。



那灵魂共振的饶舌与肝肠寸断的情歌卷在一起,像是藤蔓攀上剑刃,哪怕锋芒拔地而起,疼痛才是最光耀的。


因此本该幸福的伊丽莎白以一声绝望嘶吼给故事收尾,更是伤得无以复加。





 3  一场投射游戏


在林-曼努尔眼里,亚历山大某种程度上就是2Pac(英年早逝的“说唱之神”图派克),是声名狼藉先生(The Notorious B.I.G)。


这两个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并因枪杀死于25岁的嘻哈歌手,都有过十分不易的年少阶段,而从戚风惨雨中走出来的他们,都站到了嘻哈音乐的顶峰,唱尽种族、暴力、物欲与苦难。



短暂的生命,炽热的火花,难免叫人伤春悲秋,毕竟雁过留痕,总要消散。


亚历山大在《汉密尔顿》上演之前,几乎已被掩埋在“国父”的历史头衔上了。这次终于重回大众视野,带上了新的象征与旨意。


不得不说,他也像是林-曼努尔那位18岁就从波多黎各来到纽约打拼的父亲路易斯。



其实林-曼努尔自己,也跟亚历山大的故事交融在一起。


2014年,在这部剧创作了五六年之时,他与妻子瓦妮莎在新房里迎来了孩子的出生,再过两周,《汉密尔顿》的排练就要开始。他与亚历山大都是初为人父就不得不离家,情绪不谋而合。


而在以曾经的边缘人亚历山大为主的歌舞剧里,林-曼努尔让许多非裔、亚裔、LGBT演员承担了主要角色,多元化之余,内核的精髓也更熨帖地嵌到了行云流水的表演上。



2016年,《汉密尔顿》扫下11项托尼奖和普利策奖戏剧奖、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剧专辑等,风头一时无两。


观众热捧,也是因为这普世的故事,能让所有人从中找到自己情感投射的位置。


无论是移民美国梦的励志,远大理想的奋进,还是人情世故的感慨,爱恋关系的叹惋,都有私人记忆参差比对的踪影。


对应的,莫不是剧中一大铿锵主题——“谁活着,谁死了,谁在传颂你的故事?”



历史与野史总是难分难舍,换个光景,每个故人都不过是当下立场表达所需的棋子。


拼了一生,光荣也好,颓败也好,都不过是空名,是谈资罢了。


也不知该悲哀,还是该豁达。




关注“陀螺电影”,回复后台关键字“汉密尔顿”




-END-





往期回顾


行吧,连美剧都快没得看了?


电影,真没那么重要?


“我终于杀了我妈妈”


当 代 废 物 青 年 图 鉴 (并不


都2033年了,你依然在被割韭菜




· 感谢关注 ·


陀螺电影


豆瓣 | 陀螺凡达可

微博 | @torovandarko

微信公众号 | 陀螺电影

B站 | 陀螺电影

知乎 | 陀螺电影

今日头条 | 陀螺电影

西瓜视频 | 陀螺电影

网易新闻 | 陀螺电影





喜欢这篇文章,

就给陀螺打赏鼓励作者吧~


陀螺会转给每篇文章的作者/译者,

谢谢所有作者的出色影评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